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中資搶地收歛 港發展商借勢反擊


龍光地產伙合景泰富投得鴨脷洲地皮,刷新本港賣地史上最貴地王記錄。

中資自去年來港高價搶地,尤其住宅地皮被其掃蕩一空,這讓本地發展商無從增加土儲。眼看本港樓市即將染紅,近期卻因中國政府嚴打走資,加上人幣升值下,中資搶地風似有收斂。本港發展商乘勢重奪主導權,除了較積極參與買地,更同時透過舊區重建及補地價方式增加土儲,圖搶回市場佔有率。

樓價持續破頂,不少市民因擔心愈遲買樓會愈貴,而急急上車。在新盤大賣下,一眾狂推樓盤的本地發展商可謂豬籠入水。根據一手銷售資訊網資料,年初至今近9個月,5大主要發展商的售樓量已較去年全年多出約百伙。而售樓金額逾1,060億元,亦已超越去年全年約千億元的成績。

當中以長實地產(01113)及新鴻基地產(00016)表現最為突出,期內分別售出逾2,750及逾2,200伙,銷售金額分別達405億及逾260億元。與去年比較,長實售樓金額急升逾3倍,主要是來自荃灣海之戀第一、二期;由於年底前仍會開售上環My Central,金額料續破頂。

至於去年的樓王新地稍後落後,但集團年底前將推出多個新盤,如本月便有機會開售兩個大型新盤,分別為將軍澳日出康城晉海及北角臨海豪宅海璇,提供1,040及355伙,加上年內有望登場的豪宅項目,全年銷售額亦有機會打破去年逾400億元的歷史紀錄。

本地發展商賺得盆滿砵滿,有市場人士就擔心這只是強弩之末。因為自去年起中資搶地,本港多幅「靚地」都以天價落入內房之手;如海航系先後以近200億元吞下啟德3幅住宅地皮,每呎樓面地價1.3萬至1.36萬元。2016年8月,市值只有32億元的五礦地產(00230)又以40.1億元、每呎樓面地價7,068元奪得油塘一幅住宅地,成為九龍東住宅地王。踏入2017年初,內房「攻勢」更趨劇烈,2月龍光地產(03380)伙合景泰富(03380)投得鴨脷洲利南道地皮,刷新本港賣地表史上最貴地王記錄。

隨著在7月份國務院發文,限制企業境外投資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股權基金等,發改委亦稱「有關領域的境外投資出現了非理性傾向」。在限制下,加上人民幣顯著轉強,內地資金外流持續減少,中資在港投地亦大幅收斂。

中資不熟商業地

此外,理想城市集團企業估值部主管張聖典則認為,中資多會挑選住宅地、連地價投資額逾100億元的地王也來競投,但過去半年度出售的官地以商業用地為主,並「不符合中資胃口」。不過,內地樓市毛利率一向不高,平均僅得15%至20%,相對而言,本港樓市毛利率一般至少30%,買地亦不需負擔內地大量額外稅項。因此,在內地政策壓抑下,本港發展商雖近日扳回一局,但長線而言,相信內房仍會伺機來港投資。

由是之故,本地發展商近年已不斷轉型以增加土儲,當中包括如轉投商業地市場,如今年上半年度,本港兩幅貴重商業地均由本地發展商高價投得,包括恒基地產(00012)以逾232億元奪得的中環美利道商業地王,以及南豐斥逾246億元投得的啟德第1F區2號商業及酒店地王。分析指由於商業地屬於長時間的投資項目,回本期長,投資額龐大,並且需要對該區的商業發展有一定認識,中資對於本港商業市場尚未熟悉,故未必會投身有關市場。此外,收購舊樓重建項目亦是一大出路,重建的平均成本較投地便宜,而且比較起新界地區的新開售土地項目,亦較易有客源。例如恒地更是這方面的專家,該公司有多個位於市區的重建項目,截至今年6月,集團購入八成以至全部權益之「市區舊樓重建」的項目就有45個,總樓面面積約400萬平方呎。

補地價亦是一途,本港幾家大發展商擁有大批新界農地,這些發展商在早年買入農地成本並不高,可以透過補地價形式,將農地轉換成住宅地。如恒地現時擁有近4,500萬平方呎農地,只要成功補地價,便可以釋放出數以千萬平方呎的可建住宅樓面面積。雖然補地價過程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個別項目更有可能需時10年,需要積壓不少資金,但在地價高企的今天,吸引力已大增。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