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科技股未見泡沫


納斯達克指數現金水平(綠色)和納斯達克指數(白色)  資料來源:彭博

2012年3月時,筆者曾在本欄提及,因為業務前景不俗,投資者應買入科技股。轉眼五年過去,納斯達克指數期內升約104%。且今年投資表現卻更為耀目,納指數自年初至今已升逾18%,遠高於標普500和杜瓊斯工業指數的10.4%和9.2%。早前,另一指標性的科技股指數標普500科技指數,時隔17年後,再突破2000年科網股爆破前的高位。即使該指數走勢凌厲,但從盈利增長及估值來看,科技股股價未見泡沫,仍值得買入。

首先,科技股的平均市盈率約為24倍,遠低於2000年時的80倍,且收入增長動輒達三至四成!例如,上月Microsoft公布最新季度業績,每股盈利達0.98美元,盈利增長逾倍;Facebook今年第一季的淨利潤亦按年升76.6%。這些誇張的增長率,絕非傳統經濟板塊可比。

因業務不繼改善,現時大型的科技公司,不少已具備持續盈利和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能力。除不用進行集資,更可持續提高研發開支增加競爭力,並進行股票回購。根據過去經驗,身處高增長行業的公司竟能回購股票,是甚為罕有的。在這良性循環下,科技股的估值受到相當的支持。

科技公司的另一估值優勢,是規模效應。在技術平台全球化下,成功的科技產品,無論是軟件或硬件,已可推廣至全世界。正因邊際成本增長很低,故成功的科技企業,規模可以發展至非常龐大,Facebook及Apple便是當中典型例子。

最後,數據顯示美國科技公司持有的現金達8,600億美元,納指每股現金亦持續創新高(圖綠色線),可見美國科技公司依然「水頭充足」。故即使未來美聯儲會持續加息甚至縮表,科技公司仍有足夠「彈藥」維持其資本開支、研發和實行回購等計劃。由此可見,因近年大幅上升而評論科技股陷泡沫,並未有根據;相反,其日益龐大的經營能力,或許仍未完全反映在股價當中。

梁鈞宇(中原資產管理執行董事)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