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A股國際化 H股要併價


回顧過去一年財經大事,多數都與中國有關,包括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貶值、A股股災等,震盪往往擴散到全世界,在在皆證明大陸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不斷增加。而人民幣被國際貨幣基金(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正是內地貨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人民幣得以被納入SDR,關鍵在於八月十一日人民銀行突然調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百分之一點九,以致一直存在差距的人民幣離岸價、在岸價,以至中間價,三價併軌。 下一樣要國際化的,預期會是A股。然而,與人民幣國際化一樣,需要先解決「同股不同價」的問題,否則,國際指數若要納入中資股分,應該以在內地上市的A股計價,還是以在香港上市的H股計價?

且看十一月時被MSCI納入基準指數成分的一批中資股分,便只得十四間在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分,當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攜程等,以及三間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一間沒有在其他地方上市的深圳B股。 其實,本欄一直指出,「滬港通」的開通,目的正是令A、H股價併軌;可是,如意算盤卻打不響。究其原因,便是要買H股的內地投資者,早就已經透過各種渠道買入;相反,「滬港通」卻吸引了一眾基金經理,買入在香港本來買不到的大陸股票,以及一眾炒波幅的投資者,買賣上落更大的內地股票。 事實上,內地股民就是習慣了A股的大上大落,不過,香港監管機構卻容不下波動,稍有任何風吹草動,就要上市公司發通告解釋、澄清,尤有甚者更要停牌,以致大股東不敢輕舉妄動之餘,幕後人士也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結果就是「水清無魚」、「風平浪靜」,港股吸引不了北水南下。

同樣道理,就算開通「深港通」,甚至「滬倫通」,結果都只會是一樣,A、H差價難以併軌。那麼如何是好? 方法其實可以十分簡單,就是要在兩地都上市的公司,入市買入自己H股。同一間公司,同樣的權益,H股卻比A股存在折讓,買入H股對公司而言是有着數。 至於資金從何而來,除了動用內部資金,或向銀行貸款,最直接是沽出A股。如此這般沽A股、買H股,A、H差價自然收窄。不要以為需要動用很多資金,只要市場明瞭公司動機,就會跟風撲入,成就A、H股價併軌。 

① 國際指數若要納入中資股分,不知如何計價。

②「滬港通」的原意是A、H併價,但效果不彰。

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上市公司買H股、沽A股。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