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解決土地荒 填海唯一出路


由於填海可提供龐大土地面積,據悉政府將採用多項安排以縮短施工的時間。

即使美國已開始加息步伐,可是本港樓價繼續步步高陞,據差估署數字,樓價已連升24個月。樓價能如此強勢,最大原因莫過於是供不應求,政府為加快供應,亦積極尋覓土地,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日前正式宣布,就18個供應選項向公眾諮詢。同時,政府另一方面亦以新技術,加快填海速度。然而,即使如此,本港長遠仍欠缺1,2000公頃土地,難怪有業界人士直言,本港樓市不會低。

美國雖已加息數次,可是本港仍未有跟隨,樓價節節向上。據差估署最新公布,3月份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報368.4點,按月升1.01%,升幅雖較上月略為收窄,但按季則升4.45%,升幅屬4個季度最多,亦屬連續24個月向上,延續歷來最長升浪紀錄,累積升幅35.7%,平均按月升約1.49%。該指數自2016年11月起突破歷史高位後,已連續17個月創歷史新高,相對上一個升浪高位2015年10月的301.6點,高出22%。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個供應選項,按照時間性歸類為短中期(10年內)、中長期(10至30年內)及概念性選項(未能確定時間及供應量)。短中期的選項包括棕地發展、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作其他用途、重置或整合佔地廣闊的康樂設施;中長期的選項則有在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兩個試點等;而概念性建議便有長遠發展香港內河碼頭用地及鄰近用地、增加「鄉村式發展」地帶的發展密度、於現有運輸基建設施上作上蓋發展及重置葵涌貨櫃碼頭等。

東涌填海

小組主席黃遠輝強調,香港土地房屋問題已逼在眉睫、刻不容緩,「社會再無拖延的空間」,解決土地房屋短缺的王道方法是持續穩定增加土地供應,沒有單一方案能解決所有問題,故多管齊下是必然方向,但所有方案均會對不同持分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直言「沒有選項是無痛。」他續指,在18個選項中,只有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肯定會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及社福設施,其餘選項仍未決定土地用途。他解釋,若訂立用途即代政府進行規畫,某程度上預見哪幾個選項是最終的方案。

土地小組提出18個供應選項,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

話說回來,大辯論提出18個選項,其中4項短中期土地供應,即使全部落實亦只佔約400公頃,僅佔未來8年短缺815公頃的一半。而屬中長期供應的填海,由於可提供龐大土地面積,據了解,政府為加快釋出土地供應,將採用多項安排以縮短施工的時間,並率先在東涌填海計畫試行。資料顯示,東涌東填海涉及130公頃,在今年初正式展開填海,若要完成整個填海工程一般需要4至5年。

據土地供應諮詢文件指,填海造地通常需時10年或更長,包括2年半左右的技術可行性研究,2年至3年的規畫及工程研究,包括多輪公眾諮詢等,其後更須進行環評、城規會及填海刊憲等法定程序,亦佔1至2年時間,中間還未計及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的時間。總括來說,所有前期研究、諮詢等程序涉及的時間已長達7年或以上,佔整個填海計畫時間達7成,餘下填海工程時間只佔3至4年,即使政府要盡辦法去加快工程,但壓縮工程的空間其實仍有限。

分期施工

但據消息人士指,當局採用分階段施工的安排,故此在2020年中已能將首幅15公頃的土地交予房委會建屋,較原定時間加快2至3年釋出土地。所謂分階段施工的模式,即是將要用來建屋發展的土地,在填海完成沉降後先撥地予有關機構進行地基工程,而週邊作基建用途的土地則繼續填海,在完成後才鋪設一般的水、電、渠等並接駁至已進行地基工程的房屋土地。

這樣分期施工可縮短整個發展時間,以東涌東填海為例,預計2年多時間已有首批土地供應,涉及15公頃,能提供7,000至8,000伙的公營房屋,佔1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逾四分之一,最快2023年已能夠供2萬人居住。除提供多達4萬伙供應的東涌外,政府亦計畫進行5個近岸填海計畫,包括馬料水填海60公頃,將連同沙田污水處理廠用地興建1.1萬伙,另東大嶼都會亦計畫填海逾千公頃。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認為,短中期方案的「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以及中長期方案的「維港以外近岸填海」較為適合。目前發展商有不少農地儲備,單以主要發展商計算,已涉多高達1億平方呎,假設當中三成農地透過補地價轉換住宅用地,並以2倍地積比率及平均每個單位面積為500呎計算,有機會提供逾10萬個單位。

若沒有父母的幫助,年青人實在難望「上車」。

供應不足

單以10萬個單位作粗略推算,即超過9個沙田第一城。若然當局加快農地轉換進度,相信可於短期內釋放不少土地。中長期方面,填海是其中較合適的方案。事實上,填海過往是香港新增土地行之有效之法,如荃灣、將軍澳、屯門及沙田等亦是從填海得來。

即使政府積極增加土儲,可是政府《香港2030+》估算指,香港未來30年的土地需求不少於4,800公頃,即使計及所有已落實的項目等所供應的3,600公頃土地,保守估計長遠仍欠缺1,200公頃土地,面積相當於60個維園。黃遠輝指出,由於可提供3,600公頃土地當中仍存在多項變數,包括發展區可能出現延誤、規模縮小等情況,加上相關估算不包括市民對改善人均居住面積的訴求,亦沒有應對人口老化所需的醫療、安老設施,他相信實際短缺數字將遠較1,200公頃高。既然長遠而言,土地供應仍是不足,且在需求不減之下,樓價難有下跌之理。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亦直言,香港不可能成為一個低樓價的地方。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