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中國問題專家 初探十九大新風


林丹教授憂慮中國勞動人口的下降

十九大會否在港澳事務的管治上作出改變?而這些改變又會否影響香港社會的穩定及其金融中心地位?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本刊走訪了對中國素有研究的美國學者、香港城市大學亞洲及國際研究系林丹教授(Prof. Daniel C. Lynch)。訪談中,林教授對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問題作了梳理,也對十九大後國家的政經前景,包括對港政策作出剖析。

中國的經濟增長有目共睹,但發展過程中「積壓」的一些重大問題也引起關注。林教授表示,近10年間,中國的GDP增長很快,甚至過快,導致債務大量膨脹,這一問題在過去七、八年來尤甚,地方政府不得通過出售國有資產來減低債務,其中不乏利用公積金來投資以取得回報,但又衍生出新的債務,如此循環,使問題更嚴重。此外,地方的大舉投資雖然是拉動GDP的主要因素,但也因此產生債務,地方政府應盡量保持平衡,相應減少投資。因為中國這一情形,和1990年代的日本很相似,經濟泡沫達到巔峰後,日本的增長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維持至今,所以中國要做的,是避免重蹈覆轍。

憂勞動人口下降

另一個隱憂是中國的人口結構問題,特別是2013年以來,中國勞動人口不斷萎縮,勞動人口的減少,對於國家經濟而言,是一個嚴重問題。而中國改革造成的諸如通脹上升、薪資成本上漲等問題,也給社會帶來巨大壓力。

此外林教授還談到土地問題。他提出,中國可以嘗試推行農地私有化政策,「因為現在的中國,很多人不再種地,但土地又無法自由買賣。農民對土地並無擁有權,不能將土地作為私有財產出售賺錢,除了種地,他們沒有其他的生活資源,所以如果他們進入城市,也沒有生活來源。」土地實現私有化,就能吸引農民留在農村,林教授不知道這一想法未來有沒有可能實現。當然土地私有化也影響著中國的城鎮化(Urbanization)比率,但如果土地私有制問題得到解決,農民進城沒有了後顧之憂,對促進城鎮化和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有正面意義。

料港澳政策溫和

最近東北亞地區局勢緊張,北韓不斷試射導彈,似在挑戰國際尤其是美國的耐性,不過林教授坦言,就中美關係的發展而言,這或許是一個好機會。他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國際政治外交缺乏經驗,包括對華政策。希望在面對北韓問題的同時,特朗普可從中學習到一點什麼,並嘗試與中國攜手解決北韓引發的危機。他相信,這樣的機會未來還會更多。「無論北韓做什麼,也並不會引起中國的興趣,即使北韓的政權有一天真的垮台,中國和美國也可以合作,針對之後的形勢作出決策。對於中美關係的未來,特別是在處理北韓問題上,我比較樂觀。」

至於港澳政策,林教授認為,習近平在香港問題上一向堅持並強調「一國兩制」,相信十九大後這一立場不會改變。「我相信習近平不想香港出問題,對台灣也是如此一樣。目前他的最主要任務是中國的經濟改革,而且他要面對的國內外挑戰也不少,比如中國的環境問題、北韓問題等;我想習近平及其團隊成員,都避免在港引起事端,及干涉香港現有的自由,所以在香港事務上,新一屆政府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在不斷的「去中國化」意識形態下,台灣島民也曾對兩岸日後的走向深深擔憂,不過根據對現任蔡英文政府的觀察,林教授相信對方的態度也是維持兩岸的穩定。而美國特朗普政府如果隨意干涉兩岸問題,可能導致中國反彈,所以在處理海峽爭端、南海領土問題等方面,美國需要小心。

繼續慎防資本外流

2014到2016年間,中國的資本外流非常嚴重,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的不穩定因素,因此林教授相信中央仍會控制資本市場,以防資本外流。人民幣政策,包括匯率、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也不會出現重大轉變。

林教授總結,十九大的效應可能不會立刻浮現,但明年開始見端倪。有一點很肯定,就是新一屆的領導人希望穩中求進,解決國家近幾年積累的問題,故此政府未來的重點工作,將會放在減少負債、平衡經濟發展上。特別是房價上漲、信貸危機、金融槓桿現象嚴重等問題,如果不解決,它們必將會拖慢中國的經濟。其中一個舉措,是逐步收縮貸款規模。資料顯示,今年7月份的社會融資總額(Total Social Financing)增量較上月下降三成,首當其衝的是佔比最高的房地產市場貸款。不過8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48萬億元人民幣,又比7月多了2,600億元,可見未來的執政者,將會在市場調控上打一場持久戰。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