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小政府」變「大政府」 主動出擊有錢途


林鄭外訪頻仍,當中包括三個東盟國家,更是首位訪問緬甸的特首。

— 林鄭頻出訪搞關係拉生意,香港似乎跟隨了中國的一套,並呼應著中央的布局。
— 外匯基金正計畫,夥拍其他主權或退休基金,入股投資新興市場的基建項目。
— 內地買家來港買樓,寧願繳付高昂印花稅,變相「津貼」港府投資一帶一路。

特首林鄭月娥自從七月上任以來馬不停蹄,頻頻外訪,首次外訪是八月初的新加坡與泰國,開宗明義「加強香港與東盟國家的聯繫」;其後整個八月就往內地鑽,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和深圳;九月又往外闖,除了成為特區成立二十年以來首位訪問緬甸的特首,還訪問了英國,最後在湖南長沙參加「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短短兩個月內,共外訪了九次,訪問了十個地方,忙得不可開交。

觀乎其行程,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是本地事務,除了只透露土地及房屋兩大政策制定的進展,其餘所有事情,包括校園言論風波,以及淋淋瀋瀋新聞等,均只評論幾句,便統統交由下屬處理。第二,是出訪外地,也並非觀摩、考察般簡單,而是搞關係拉生意。且看出訪的東盟國家便有三個,到北京也是與發改委會面,就香港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工作交換意見,並協商簽署相關合作協議。

依此看來,港府已經改變了一直以來扮演的「小政府」角色,轉為跟隨中國的一套,走上「大政府」路線,主動出擊,並且利用香港的長處,包括本欄指出的三大優勢—法制健全、自由度(無論貨物,抑或資金,以至言論)高,以及英文水平高——呼應中央的布局,推動自身的發展之餘,亦對國家作出貢獻,互惠互利,達致雙贏。

不知是巧合還是有默契,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亦指出,香港應秉持「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戰略定位,作為海外企業投資內地的窗口,以及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之餘,亦要在「一帶一路」基建股權、債權投融資方面,擔當無可比擬的中介角色。這還不特止,金管局更計畫,夥拍其他主權或退休基金合組財團,將外匯基金投入新興市場基建項目,當中包括「一帶一路」國家。

另一邊廂,個人在樓市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內地買家來港買樓,較少選擇以公司轉名方式購入物業,寧願付上百分之十五的買家印花稅(BSD),再加上百分之十五雙倍印花稅(DSD),即合共稅率高達百分之三十,進貢香港庫房。港人習慣以公司轉名方式買賣物業,省回稅款,內地人卻不肯為之,變相「津貼」港府投資一帶一路,此又不知是巧合還是中央的算盤?

根據稅務局資料,淨計買家印花稅收入,一六年四月至一七年三月的財政年度,便有七十一億四千萬元,今個財年的上半年,更達三十七億八千萬元;若然計及雙倍印花稅上個財年及今個財年上半年分別有一百九十億六千萬元及一百億元,兩辣稅合計便達二百六十二億元及一百三十八億元,相當於薪俸稅的接近一半!

無論如何,香港跟著中國大隊,向外地招生意,搞好自身經濟,大方向絕對正確,對香港未來發展亦是一件好事。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
《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