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神州商機】回顧兩會焦點,粵港澳大灣區具體規劃將出台


韓正(左)、孫春蘭(中)及劉鶴(右)宣誓出任國務院副總理。

回顧剛剛結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要有三大焦點:一是修憲、其次是國務院機構改革、三是國務院的人事變動。而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中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5%左右。報告亦明確今年要「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撰文  高博

全國人大會議上,修憲部分較受關注的是刪除國家主席、副主席任期「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條文,取消這兩個職位連任的限制。這次共有21處修改的憲法修正案,在全國人大會議獲得近乎全票通過。此外,在序言中,寫入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中習近平是繼毛澤東及鄧小平後,再有領導人冠名入憲。另外,描述國家制度的條文,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把中共執政明確寫入憲法條文,亦有多處的條文改動,是與設立新的反腐機構國家監察委員會有關。  
現行的國家憲法是於1982年通過,今次是之後的第五次憲法修正,對上一次是於14年前的2004年,在憲法上確立前總書記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上,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今年經濟增長預期6.5%

此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訂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6.5%,與去年目標一致,經濟保持平穩成長。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今年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穩中向好」,赤字率下調為2.6%,仍是積極財政政策不收緊。貨幣政策則淡化總量控制,M2不提具體目標值,但將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但他指出,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成長動力的關鍵期,很多「坡要爬、坎要過」。

政府工作報告延續了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未來要打好三大攻堅戰,其中之一就是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李克強也宣示未來去槓桿、防風險,仍將是金融領域的重要工作任務。至於貨幣政策則定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相比去年的「穩健中性」並無差別,也意味今年貨幣政策基調沒有改變。不過,政府工作報告對M2不提具體目標值,釋放出淡化貨幣政策總量控制的信號,但李克強表示要「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也意味未來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價格型調控。

繼去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之後,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裡再度提及「粵港澳大灣區」,明確今年要「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相較於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表述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一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變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從去年的「研究編制」變為「出台實施」;二是首次被放在區域戰略部分表述,與「京津冀區域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並列。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基本完成

據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已經基本完成。而港澳辦主任張曉明表示,要通過對相關的法律政策調整完善,對有關的體制機制創新改革,來促進大灣區的人員、貨物、資金、信息更便捷地流通,使大灣區的資源能夠得到有效集聚整合,使粵港澳三方的優勢能夠得到互補,產生一種協同效應。

張曉明認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一定要「大手筆」。「港澳地區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期待很高,從香港、澳門目前經濟發展來看,也極需與廣東合作共贏。」張曉明說,在目前國際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港澳地區要尋求更大的發展,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與祖國內地更進一步融合,特別是加強與毗鄰的廣東地區的融合發展。

不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的問題也不少,張曉明坦言,與世界上其他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地區的情況更複雜,涉及「一國兩制三個不同關稅區」,經濟制度、法律制度、監管制度都不同,要真正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自由流通,非常不容易,「這就要求我們要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從實際出發,敢闖敢試,敢於碰硬。」他還提出,今年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粵港澳三地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到時從香港國際機場到澳門可能比到香港島更快。

馬化騰提交加快建設建議

人大代表、騰訊主席馬化騰多年來在提交的建議中,呼籲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於本屆人大會議,粵港澳大灣區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他認為,這是今年報告中的一個亮點。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國家又一新的增長極,是國家從全球坐標出發,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水平的又一嶄新舉措。」

今年,馬化騰繼續向大會提交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議,在《關於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推動區域融合發展率先突破的建議》中,他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建設提出多項建議,包括促進大灣區「決策共商」,形成大灣區發展決策和咨詢的雙軌機制。在此基礎上,推動在當前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關鍵領域和環節實現更大突破。「比如,居民生活方面,試點推行身份證明『E證通』,使大灣區居民在一部手機上承載多張證件,包括身份證、回鄉證、電子港澳通行證等,實現一機在手、無縫通行;出入境便利化方面,探索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整合內地與香港、澳門出入境核檢需求,提高通行效率;協同創新方面,將深港河套地區打造為大灣區融合創新首個標杆項目,研究在該地區新設『灣區大學』的可行性和操作路徑;在吸引企業和人才方面,進一步擴大前海、橫琴等已有鼓勵優勢產業目錄和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範圍。」

此外,馬化騰還建議政府鼓勵大灣區「產業共建」,打造以「科技+金融」為基礎的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率先打造「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先行區」,推進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技術普及應用,探索建設「雲上灣區」。同時,充分利用金融業集聚優勢,在大灣區加快金融業開放步伐,提升金融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支撐力。他說:「建議國家研究出台政策舉措,充分利用大灣區溝通內外、連接全球的獨特優勢,鼓勵和支持大型央企、民企,在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香港、澳門設立國際總部,同時在大灣區內實施更加優惠政策,引進境外資本和企業,鼓勵世界名企設立區域總部或創新研發中心,促進生產要素資源雙向進出、有序流動。」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