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解決上樓難 行動勝雄辯


‧私樓售價指數反映「樓價見頂」正在逐步實現。
‧辯論都要逾年,真正實行可能5年後亦見不到。
‧只要「撤辣」、「加快補地價」,便可買時間填海。

差餉物業估價署本週一(7月31日)公布,6月份全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為336.1點,已經連升15個月,累積升了23.8%;更是自從去年11月升至306.7點,打破2015年9月所創的306.1點最高紀錄以來,連續8個月創出新高,比起前年高位,高出9.8%;而以今年迄今計算,升幅則為9.3%。

不過,按月計算,卻只上升了0.7%,升幅已經連續兩個月放緩,比起5月份的1.2%,再放慢了0.5個百分點。當中,又以實用面積在40方米以下的「上車盤」升得最少,只有不足0.3%。理由十分簡單,就是最便宜的新界區上車盤,平均樓價都達485萬元,九龍區則要514萬元,港島區更要627萬元。

數據反映本欄分析——樓價已經見頂,正在逐步實現。然而,見頂並不代表回落。始終,中短期內,需求仍然高於供應。且看特首林鄭月娥,本週三(8月2日)縱然再強調,必須立刻正視市民上樓難的問題,惟也承認,香港並非缺乏土地,而是缺乏開發土地的共識,因此發展局今個月將成立一個專責小組,由專業和非官守議員組成,預期下個月會召開首次會議,但亦只是希望一年多內才完成大辯論,研究未來的土地供應來源及規畫政策。

即時見效

辯論都要超過一年,真正增加供應,都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可能到林鄭5年任期屆滿亦未必見得到。其實,本欄提出過不少建議,可以短、中、長期大幅增加供應。

事實上,只要「撤辣」,已可即時見效。事關辣招實施以來,二手交投拾級而下,根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以半年計,上屆政府上任前,即2012年上半年,二手註冊量還有36,476宗,及至今年上半年,則只得23,491宗,期間更曾跌至15,575宗的低位。

因為在發展商與業主的「不公平競爭」下,購買力源源流入一手市場,今年首7個月,一手私樓註冊量已經超過1萬宗,比起去年同期的6,756宗,大幅增加一半之餘,更是近12年以來首次,對上一次已是2005年同期。一旦撤辣,便可撥亂反正,二手大量供應得以鬆綁。

中期方面,則是加速補地價的步伐。港大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教授鄒廣榮便估計,發展商在新界擁有達1,000公頃土地,建議政府改變補地價計算機制,設誘因予發展商加快發展。

短、中期增加了供應,便可買時間落實填海,長遠隨時增加到相當於現有可用土地的面積,夠用二、三十年。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