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高校畢業生創新高 就業何去何從


資訊科技行業已成為畢業生新寵,騰訊這類巨企更是畢業生必爭。

內地高考上月結束,意味新一輪畢業季掀起大幕。教育部資料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約七百九十五萬,創歷史新高,畢業是否等同失業成為學子們的問號。尚好的是,資訊科技公司創造大量職位,彌補製造業之力弱,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畢業生也從過去一味嚮往「北上廣深」,轉攻二線城市發展,尋求更多發展良機。

由於今年高校畢業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不少人對就業形勢感到擔憂。「雖然很多人指找工作難,但實際上目前已經有八成的人拿到了至少一個單位的錄用通知,很多人拿到好幾份工作協議。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核心並非找工作難,而是找到心儀的工作難。」湖北省教育廳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丁雪峰道。

 

湖北省教育廳就業指導中心數據顯示,今年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四十三萬人左右,該省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職位需求約二百萬個,相當於平均一個畢業生可以有五個就業職位可供選擇。武漢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介紹,去年,參加學校校園招聘企業有三千八百多家,今年已超過四千家。

 

安徽省合肥學院學工處副處長紀平指出,今年來校招聘提供職位數量約二萬個,比去年增長約百分之五,新增招聘職位增幅超過畢業生數量增幅。事實在廣東、四川、河北等地的多個招聘會現場看到,不少求職的畢業生都拿到好幾個企業的錄用通知,但還會再到招聘會上「騎牛搵馬」,看是否有更好的就業機會。

新經濟創空缺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步入「新常態」之下,高校畢業生整體就業情況依然穩定。遼寧省大學生就業局局長劉鑄等業內專家就此解釋,經濟結構實不斷調整,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通過機器換人以及產業轉型升級,對員工需求減少。但資訊技術、文體娛樂等新興產業不斷壯大,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大量職位。紀平指出,近兩年來,進校招聘的軟件開發、通信工程、教育培訓類企業與職位數量明顯增多。

 

去年,北京、廣東、河南、湖北、山東等九個省份高校畢業生超過三百四十萬人,佔當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近一半。按上述省份公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大學生過去就業多落在製造業,近年來佔比呈逐年下降趨勢,反之,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資訊技術等第三產業,吸納大學生人數大幅上升。

 

以廣東為例,去年高校畢業生總量為五十三點五萬人,選擇投身製造業領域的人數佔比為百分之十七點一九,比一二年減少了四點六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在商務服務、文體娛樂、資訊技術、科技服務四個行業中,大學生就業量佔比上升近五個百分點。「煤鋼等『去產能』等因素影響,招聘大學生職位之中,鋼鐵或煤炭企業的身影,愈來愈少。」安徽省人社廳就業處副處長吳傳華說。相對之下,科大訊飛等資訊科技公司對大學生的招聘需求激增,彌補了鋼鐵行業招聘數量減少。

 

過去「北上廣」是大學畢業生嚮往就業地點,但今時不同往日,不同調查機構的報告都顯示,近兩年,高校畢業生選擇就業地不再盲目追逐「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等「新一線」城市魅力突顯,成為大學畢業生熱衷的擇業目的地。招聘網站「BOSS直聘」以一六年進入職場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出爐的《應屆生就業競爭力報告》顯示,僅三成六的人希望在「北上廣深」工作,比三年前下降了一成半。

早在去年上半年,合肥學院計算機係應屆畢業生李亮,就和四十多個同學,與合肥一家資訊科技企業簽訂了工作協議。「以往,很多師兄、師姐都選擇在『北上廣深』打拼。」李亮說,不過這兩年,愈來愈多的同學選擇留在合肥。因為一線城市房價太高,而且發展機會不如二線城市多。

 

畢業生除打工之外,創業也是另一條出路。麥可思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院近日公布的《二○一七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連續五年上升。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比例從一一屆的百分之一點六,上升到一七屆的百分之三。報告還顯示,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一三屆本科畢業生中,有逾四成六的人三年後還在繼續自主創業;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一三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中,有近四成七的人三年後還在繼續自主創業。數字說出三年內超過一半創業者選擇離場,可見創業風險之大。不過這並不影響愈來愈多大學生投身創業大潮,事關一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有百分之二點三的人自主創業,三年後則有百分之五點九的人自主創業。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