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防控風險 中企海外併購急煞車


蘇寧控股去年收購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

近年中資企業海外併購頻仍,大有高歌猛進、布局全球之勢。這些企業無不資金雄厚,具強大實力。他們的收購領域由能源、製造到金融服務,從航空到日用品再到房地產,不一而足。大肆併購的現象不僅舉世矚目,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這一現象背後是什麼因素驅動?又面臨著哪些挑戰?也成為外界關心的議題。

大集團各執牛耳 這個暑假因多宗中資併購而顯得更加「火熱」。在短短的六、七月間就相繼傳出多家海外企業被收購或被競購的消息,出資方無一不是內地企業,這樣的例子信手拈來,例如有消息指聯想控股正與卡塔爾皇室擁有的投資公司Precision Capital洽購盧森堡國際銀行90%的股權,預計作價10億到15億歐元。事實上,中資收購海外銀行早有先例,今年5月,海航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的直接股東,復星國際則持有葡萄牙最大上市銀行Millennium BCP 24%的股份。說到復星,6月還傳出有意競購英國化妝品零售商The Body Shop,出價據說高達70億港元;與此同時,歐洲一家私募基金也有意透過馬雲旗下的投資公司競購The Body Shop。

不過說到海外併購,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海航、安邦保險和萬達這三大企業,因為它們最近頻頻曝光於傳媒。尤其是海航,今年內在香港多次高價投得地皮,令港人記憶猶新。近幾年來,海航集團已先後收購多個海外的酒店和地產項目,包括美國的卡爾森酒店集團、紅獅酒店集團、西班牙的NH酒店集團,並分別持有希爾頓、Park Hotels & Resorts以及Hilton Grand Vacations三家公司25%的股權。而安邦則是先後買下希爾頓旗下的美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倫敦金融城最高建築Heron。這一度讓安邦成為全球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進軍海外影視娛樂 中資頻繁走出國門,不僅顯示出強大的購買力,對一些行業也似乎情有獨鍾。據不完全共計,自2014年至今,內地財團至少已收購15家海外足球俱樂部的股權,總耗資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去年,蘇寧控股則以2.7億歐元收購國際米蘭70%股權;今年4月,中國羅森內里公司正式入主意大利足球勁旅AC米蘭,取得99.93%股權;從而使「米蘭雙雄」均為中資掌控。但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地產巨頭萬達多次收購海外的體育、影視等娛樂產業,手筆之大,無人能及。 對於體育產業,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向來是大刀闊斧。集團不僅是國際足聯頂級贊助商,並且先後以10.5億歐元收購瑞士盈方體育傳媒、以6.5億美元拿下世界鐵人公司。2015年初,萬達集團以4,500萬歐元購買西班牙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股份。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投資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

影視娛樂也是萬達有興趣的行業。早在2012年,集團便斥資26億美元收購號稱美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單一院線AMC影院公司,拉開了萬達海外收購的序幕。2015年,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萬達電影又全資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公司Hoyts;2016年,萬達文化集團出資35億美元全資併購美國傳奇影業;同年7月,集團斥資9.21億英鎊併購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 & UCI。

中資企業「財大氣粗」,但這並不意味它們每次都能收購「下金蛋的雞」。資料顯示,被收購對象不乏虧損資產,且大多數為跨境的非主業大額併購。這些併購最終會為企業創造效益還是成為企業的負資產,仍屬未知數。 中國發改委上月更召開記者會,表明將繼續關注地產、酒店、影城、娛樂、體育俱樂部的「非理性」對外投資。

官媒籲謀定後動

有經濟學者分析,資本「出海」過快過急,會引發三個方面的風險:一是估值不當帶來高溢價風險;二是前期考察不足帶來政府審查風險;三是「水土不服」造成企業融合風險,因此企業出海應三思而行。 從審計署公布資料中不難看出,企業快速出海過程中積累的風險亦不容忽視。例如,2007年至2011年,中化集團投資的4個境外項目,累計損失36.21億元人民幣;上海寶鋼資源出資4.06億美元參與建設的某境外鐵礦項目,由於未按計劃投產,影響了企業效益。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