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城市再規劃】舊區活化 如何用吉鋪連結社區


城市是住人的埸所,人會隨著年月的繁衍而帶來年輕新一代,城市的硬件卻日漸老去。半個世紀前的新市鎮今天已成舊區,被人口老化,社區設備不足的問題所困擾。「舊區活化」或「清拆重建」等議題,再次為城市規劃激發更多思考。於2015年獲得青年建築師獎的梅詩華(Sarah),近年與伙伴建立起自己的建築設計團隊One Bite Design,試圖重新為香港社區帶來更多活力,舊區活化正是她關注的其中一個面向。

社區變遷的可能

說到社區,Sarah向我們娓娓道來:「城市當中要出現一個社區空間,其實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當一群人長時間在某個地區生活,經歷過一段日子,才會形成真正的『社區』。到後來我們覺得這些空間『變殘了』,需要去清拆或是改建的時候,就會刪除了這些聚腳地,社區就會漸漸消失,然後又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夠在『重建之後』的建立起新的社區。」

香港的市區重建工作其實早在1988年已展開,當時在港英政府的計劃下成立「土地發展公司」(L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至2001年被現時的「市區重建局」所取代,至今已規劃超過60個項目,大部分均為市區住宅物業。對於市建局的工作,坊間向來存在兩種意見,一方面認為這的確解決了住屋問題,但另一方面卻認為未能保存舊區既有的文化。

Sarah也認同社會變遷是必然會發生的,然而問題在於過程:「通常我們考慮到,某個區份在社會硬件配套上未能跟上,所以就要重建。然而我們是否忘記了,在社區當中同樣有居住良久的人群?這些居民的需要,也應是城市規劃需要考慮的因素。例如我之前提出的石硤尾街市活化計劃書,該區有非常多的老人家,老人家不習慣變遷,那麼是否有辦法類似重置的方法,可以令她們不論在生理或心理上,都不需要承受急速轉變的壓力?」

由下而上的社區連繫

Sarah現時是建築及設計工作室One Bite Design Studio的一員,至今已負責大大小小的策劃,而她的作品當中不只是硬件、實物或是單純的設計建築,更總充滿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她表示:「在我們工作室當中,所有的策劃也有三個理念。第一、空間必須需要有玩味性,第二、執行上要有成本效益、第三、最終要有社會價值。」Sarah特別解釋最後一點:「因為無論任何社區策劃,當中也必然會包括『地點』與『人』,涉及到不同的人群對不同社區的認知。」

Sarah表示,在社區規劃的過程當中,過往一直多半以『由上而下』的方式去做,但她認為一樣也能透過『bottom up』(由下而上)的方式去實行,從而篩選出社區當中真正需要保留的事物:「我們用更多的『軟件』,去活用各種不同的空間,相比一般普通的設計方式,能夠帶來更多的不同效果。除了硬件設計以外,我們更會思考關於『Place Making』的可能性,顧名思義,就是設法創造出一個新的場所。」

在零售業的退潮之下,市區多出更多吉舖。Sarah早前便帶領團隊,試行將短期方式活化市區上暫時空置的店面。她說:「城市規劃可說是經濟周期的衍生問題,像某個地方舖租愈來愈貴,零售卻沒有起色,令該區周圍出現更多吉舖,帶來閒置空間。我們上月便試著實施為名為『壹屋計劃』的行動,與不同的吉舖的業主聯絡,以用來舉辦社區活動。這樣一來,社區當中的『閒置空間』除了用來商業化、變成住宅之外,原來也能夠與社區有更深的連繫。如果你能夠重新使用這些空間,社區的活力其實會再次出現。」

具流動性的社區空間

與大部分專攻設計藝術或是建築藝術的學生一樣,Sarah一樣也有過於海外留學的經驗,她當年更負笈被喻為「設計之都」的英國。今天她回到香港,再次為香港城市的設計帶來更多新方向,比較英港兩地,她又有何看法?她說:「其實在外國,政府的架構一樣也很複雜,我認為外界經常將問題歸咎於政府其實不是主因,反而是香港人可能到今天仍未習慣,空間其實非常多的變化。例如在英國,那裡的公共空間非常『好玩』,而且非常well-use,當地居民會在不同的空間裡,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Sarah指出,他們的工作叫One Bite Design,是專門負責於設計方面,但工作室當中還有另一隊工作團是「One Bite Social」,中文名叫「一口舍群」,負責在活動或硬件的工作:「在城市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是硬件做到了,可是在軟件上無法配合,那麼整個企劃就無法走下去。」One Bite Design曾經策劃名為「An Object 一舊野」以及「Together We Build」的企劃,分別以親自設計的木製三輪車,以及木製的小型生活空間,讓公眾能夠互相參與於社區功能之內,以可互動的方式,將活動與生活概念帶進香港各處。

她坦言在香港實行都市設計有其難度,尤其是當涉及到閒置空間的使用權問題,但即使如此,她仍然對香港的社區可能性感到樂觀:「我們整個工作室也只是在起步階段,每一次做新企劃的時候,也會一直在進步,在嘗試不同模式的過程當中,我們愈來愈順利。香港仍然有很多有心人,願意去建立更多元化的社區空間,我亦希望會看見更多的建築或設計師,為香港的空間設計出更多變化。」

壹屋計劃

One Bite Design於8月14日至9月9日期間舉行名為「壹屋計劃」的實驗計劃,於深水埗大南街180號地舖舉行,由四個社區組織、五個本地民間組織及眾多獨立人士,以「衣食住行」為主題,在空置的舖位中舉辦不同社區活動。

當中除了販賣日用品或是食品以外,亦曾舉行過電影分享會、中茶工作坊、街坊義剪、換物會等等。根據相關網站的描述,活動旨在重新呼召民間組織,在社區中以不同方式,透過簡單的設計元素,改造出「臨時空間」,以配合不同類型活動的需要,連結閒置的無人空間及社區,重新帶來人氣及活力。

Related Articles